欢迎光临广东城市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河南镇平:秸秆离田 变废为宝

三夏时节,走进位于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山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随处可见被打捆好的圆柱形、长方体形秸秆在麦田里整齐排列,卡车、农用车在乡村小路上来回穿梭,把秸秆送至各储存点,原本被视作废弃物的秸秆转眼变成了宝贵的资源。

侯集镇种粮大户刘航说:“我今年流转了3600亩土地。通过镇政府宣传引导,我们进行了秸秆离田,在费用上给我们了一定补助;秸秆离田的过程中,整个机器把我们的土地进行了一遍深翻,从费用节省以及后期管理来说,大概能够有个30%左右的成本减少以及盈利增长。”

刘航今年麦收的秸秆都转运到当地的山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处理,大大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成本。说起秸秆离田的好处刘航如数家珍:降低病虫害、用作牛羊的饲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养肥土地。。。。。。

山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流转土地1200亩,是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走进该合作社,不时有装载着打捆秸秆的运输车辆驶来,厂房内一捆捆秸秆堆放整齐;旁边的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正在对回收的优质秸秆加工成“牛羊的口粮”。

所谓“牛羊的口粮”,是指秸秆饲料。秋天玉米收割后,打捆机将田里的秸秆收集起来,经过捡拾、粉碎、除尘、压缩、打包等,直接“吐出”方整的牲畜饲草。

合作社负责人魏丽平说:“我们把这些秸秆回收过来以后,进行了“三化”利用,还有一项就是进行肥料化生产,食用菌下架的这些废料,让他和一些最差的秸秆发酵混合在一起,制作成有机肥,然后再返田。”

在三化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95%以上,带动的劳动力就业人员达到300多人。

与此同时,镇平县曲屯镇结合镇域实际,积极探索三产融合道路,创新性成立曲屯镇三产融合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原生态、平顶山朔望公司强强联合,吸纳郭启峰院长团队加入,精心筛选出收益短、平、快的6万亩小麦收割和秸秆收储项目。

该项目将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鼓励各村依托专业合作社参与,预计可为群众节约120万元资金,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能节约收割成本,还能实现秸秆48小时内离田,大大减少秸秆禁烧压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此次曲屯镇6万亩小麦收割、秸秆离田整村集采社会化服务是推进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有益探索,是镇平县首次大规模依托乡镇政府、村委等基层组织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龙头的生产模式突破和创新。

集采的秸秆打包成捆后将做成饲料、燃料、肥料,变废为宝,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捡拾秸秆劳动之苦和秸秆焚烧之忧,减少病虫害发生、减轻禁烧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还能够降低收获成本、促进绿色循环发展,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曲屯镇三产融合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由镇平县曲屯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河南省推进乡村与振兴农业服务中心联合成立,由曲屯镇人民政府主管的镇投公司。目前,曲屯镇三产融合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已签约组织80台联合收割机、28台秸秆打捆机、12辆抓机、50辆秸秆转运车辆进行小麦收割、秸秆离田作业,为“三夏”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农机具保障,为实现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秸秆离田项目是镇平县推进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有益探索,串起了一条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也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实现了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全面推广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五化”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推广、资金扶持等多措并举,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5%。”镇平县农业农村局四级主任科员裴占雄说。

近年来,镇平县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让农作物秸秆成为新资源、转为新能源、变为新产品、孕育新希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高质发展。目前,全县建立了26家秸秆收储企业(合作社),年收储秸秆30万吨以上,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秸秆离田、收储、加工、销售体系。今年全县82万亩小麦,90%以上的秸秆都得到了清运收储,对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谭亚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东城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广东城市网 gdcity.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